
2022年9月15日,(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签订《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层次人才培养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合作框架协议》)。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王福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郝庆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副院长郑光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庄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张志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朱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编辑部薛巧珍;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院长、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刘德奉、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科研组织部主任王美木;(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党委副书记、院长庞茂琨教授、(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中国艺术遗产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彭兆荣、(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潘召南、(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研究生院院长谢亚平、(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视觉艺术研究院院长李敏敏、(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中国艺术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张颖等领导和专家出席签约仪式,共商共议搭建一个非遗与艺术,中心与西部,教学与学科,理论与实践整合的国家级试验平台。

(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签约现场

(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签约现场
彭兆荣教授表示,(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和中国非遗中心的合作要做到四个结合:非遗与艺术、中心与西部、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双方的合作未来将向四个方向推进:学科、学理、学术、学位。在这四个大学下,还要建立四个小学:学问、学识、学谱、学体。以此推进非遗的学科定位与建设。

彭兆荣教授
刘德奉院长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内容,其实也是当代文化的重要资源,作为美术来讲更是重要的文化基础。今天能签署合作协议,对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且签署的协议是美术类的发展,是我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振兴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从高层次人才培养这个角度来推动非物质文化的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是全国最高级别的统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服务协调机构,具有丰富的资源。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工作开展以来,国家非遗中心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今天通过这样的形式支持高校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是我们国家非遗中心工作的一个新的开拓。国家非遗中心和中国艺术研究学院融合在一起,既有很高的学理方面的研究人才,还有专业的培养人才,对于促进地方的教学具有很好的基础。(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是全国的八大美术学院之一,具有非常好的人才基础专业基础。今天签署的合作协议,从非遗与艺术的角度来讲,充分发挥了(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的专业特长,期待双方合作愉快,取得很好的成效。重庆文化和旅游研究院、重庆非遗中心,愿意为合作提供好的条件,积极支持在重庆进行调研体验或者收集信息。

刘德奉院长
庞茂琨院长在讲话中谈到,(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是中国八大美院之一,也是西南地区唯一一所高等美术院校,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3年川美就在美术史论本科专业下设立“艺术与文化遗产”专业方向,在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下设“文化遗产”方向硕士点,2021年获批美术学博士点下设“艺术遗产与区域研究”方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是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非遗保护专业机构,全面参与了我国非遗保护的各项工作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以王福州主任为核心的中心团队,更是致力于全面建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以此推动学科建设和保护工作的行稳致远。本次(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达成合作共识,相信双方一定能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地方”的发展领域上,建立长期的、更深入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庞茂琨 院长
王福州主任表示中国非遗以昆曲入选非遗名录为起点,已经有将近20年的实践探索,如今可以说中国非遗到了转型的关键时期,但对于争议究竟是什么?现在并没有认真回答清楚。在研究非遗时,不仅要看到客体还要看到主体,非遗是逐个相关联的产物,是一个概念体系、关系体系,而不是单单的实体。中国非遗保护中心致力打造并完善非遗的“双丛五类X支”形态框架,应该主动承担别的院校没有开展的比较有疑难的研究方向,比如说基础理论和文化空间。此次战略合作,就是要发挥川美在传统美术上的优势,在传统艺术的传统音乐、戏曲、舞蹈、体育等传统门类艺术门类方面进行深化。中国非遗保护中心并不否认其他传统门类开展的探索,它们之间是互补的,通过实践探索,供给量的非遗的体系、文化遗产的体系,能清楚回答它是不是体系,有了体系才能产生学科,才能讨论学科,形成逻辑,期待和川美在传统美术、传统艺术相关门类上的合作,逐步实现非遗门类教学体系试点的全覆盖。

王福州 主任
合作框架协议》在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探索高效、富有创造性的合作模式和发展机制:
·首先,双方将在各自制度允许范围内互相开放优质科研教学资源,共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课程,开展学生联合培养。
·其次,双方将共建“非遗—艺术”科研教学创作基地,通过开展定期教学工作坊、互派教师联合教学、项目制联合创作等活动,分阶段有计划地推进基地建设。
·第三,双方整合学术资源,围绕“非遗-艺术”领域的有关方向,开展跨学科研究,共同举办高水平学术会议,联合申报研究课题及搭建高水平研究平台,推动非遗创新协同攻关。
·第四,双方将共同争取国家、省市各级支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与区域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需求,协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和应用成果转化。

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圆满结束
视觉设计 王立东
文字编辑 张颖 赵园园
审校 李瑞敏 赵园园
审定 李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