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1月30日,“WACA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2022重庆论坛”在线上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WACA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主办,(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视觉艺术研究院承办。论坛汇聚了国内著名建筑、城市规划领域专家,共同聚焦“明日的城市设计”这一前瞻性主题,并就这一主题和相关问题以及各领域的关联展开深入探讨。
下午14:30,论坛开幕式由会议召集人(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李向北教授主持同时发表开幕致辞。李向北教授首先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欢迎,并强调了此次论坛举办的意义:一方面,“明日的城市设计”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对后疫情时代的城市设计及建设活动有积极的探索意义。另一方面,科技进步、产业发展作为当下社会的支配性力量,面向生态技术、创新应用、智慧场景等方面提出城市空间发展转变方向与可能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一大议题,会议的三场演讲分别由学术委员会三位委员张震宇、刘晖、王林林担任。

论坛线上会议现场
同济大学吴伟教授在《从研究到效力——明日的城市设计》报告中指出,今日的城市设计“五层次全过程”的历史使命,已经被国土空间规划的“五层次全过程全要素”所接替。实践中与城市设计纵横关联的各级各类规划,主要包括三代二,一是概念性研究及总体管控类;二是专题研究及专项管控类;三是片区建设方案及形态管控类。2017版《城市设计管理办法》明确了城市设计的定位和作用。在城乡土地市场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城市设计与修规二者之间的制度性矛盾日趋明显,对此,报告提出将“城市设计+控规+总设计师”法定化的改革设想以承担起三大职能:增强政策引导力、开发管控合理化、设计管控走向人性化的品质管理。

吴伟/同济大学教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晖教授在《西北古代城邑营建的风景形式与价值》介绍中提出,从知史以未来的方向,主要介绍了我国西北地区独特自然风貌、地理区位及其悠久辉煌的人类实践活动,孕育了雄浑壮丽的风景思想与营建形式,表现为“因山而成”的地景文化空间圈层的区域性体系与价值特征,其中城邑的选址营建具有典型性意义。报告从“圈层”的形成、风景营建类型及典型案例等方面展开介绍,以探究西北城邑风景营建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刘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
新加坡邦城规划顾问有限公司副总李齐先生围绕《运用场景理论营造城市空间》展开精彩论述,立足场景理论(The Theory of Scenes)将后工业时代的城市看作具有美学意义的地点,涉及消费、体验、符号、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等文化意涵。场景理论为人类认识城市形态提供新的视角,它以消费为基础,以城市的便利性和舒适性为前提,把空间看作是汇集各种消费符号的文化价值混合体。场景理论为培育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拉动城市消费、营造创意氛围、打造高品质生活提供了指引。本文运用场景理论,结合温州塘下镇城市设计的项目实践,探讨如何将都市消费娱乐设施组合形成特定场景,打造多元、时尚、具有吸引力的城市空间,彰显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吸引不同群体前来居住、生活和工作,从而驱动区域经济和城市的发展。

李齐/新加坡邦城规划顾问有限公司 副总裁
李向北教授针对《“大奇至美”之地——徐悲鸿艺术街区城市设计》的演讲,从城市更新角度阐述新与旧的关联,提出城市更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并希望通过徐悲鸿艺术街区城市设计,以城市为画布、以文化为灵魂、以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为载体,铸就重庆城市更新的“大奇至美”之地。演讲的第三部分以“新陈代谢”代表人物黑川纪章的论点“建筑师们不仅是建筑行业的专业人士,也是对现状、对建筑领域具有建设性见解的评论家”作为“思考的延伸”,进一步指出城市更新不仅仅需要富有感染力的规划和设计,同时也需要借助金融和运营的强有力手段。

李向北/(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 副教授
王林林院长关于《面向未来城市的设计探索与实践》的演讲,主要立足于城市设计的信息化思考。在信息科技、数字技术、新基建迭代升级的时代背景下,城市空间发展面临新的影响和转变,本报告在总结国内外多个未来城市实践区方案研究的基础上,面向生态技术、创新应用、智慧场景等方面提出城市空间发展转变方向与可能,并结合上海五大新城的建设,针对“未来城市基本单元”展开详细设计分析,供大家探讨交流。

王林林/上海广境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城市设计分院副院长
杨震教授的演讲主题为《高密度山水城市的设计治理》,立足明日的城市设计议题,从重庆形貌与面临挑战开始研究,将实践背景与案例进行联动,以城市设计作为展望,同时提出了最近新的热点与挑战。

杨震/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教授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董海峰老师则从《从“不”到“部”一一廊道课题历成记》展开分享,一方面对“重庆市城市廊道规划导则要点和内容研究”进行回顾梳理,另一方面则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衍生开展的住建部科研计划项目,以及自然资源部拟开展标准预研究项目的过程情况报告。

董海峰/重庆市规划设计研 正高工
上海梓厦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田利先生针以《波特兰州立大学可持续校园规划建设的实践探讨》为主题展开学术讨论,其主要来源于作为访问学者期间的研究心得。美国西部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市作为世界生态城市的前沿,是当代世界可持续发展与精明增长的绿色城市范例。位于城市中心的波特兰州立大学,以其可持续性校园建设实践和绿色倡议而闻名。校园通过公共交通、绿地系统与城市社区有机交融,在能源资源的利用、开放空间营造、绿色建筑改造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成效、经验和启示。具体展开了对都市中心的开放性校园以及可持续校园规划建设策略的阐述,对有机交融的公共交通与绿地系统、校园开放空间营造、校园绿色建筑改造进行了介绍,提出了可持续校园建设的实践经验及启示。指出校园的可持续发展是新与旧的融合,从文化积淀、有机生长以及人性化的都市校园建设角度进行新的展望。

田利/上海梓厦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总规划师张震宇老师关于《TOD导向下的城市设计》的演讲,主要介绍了城镇化下半场、TOD导向的一体化开发和精细化设计是推动城市重点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纷纷展开大型枢纽、轨道站点地区的TOD规划或城市设计国际竞赛。结合类似地区的实践经验,总结出TOD导向下的该类地区城市设计的九大场景,并以杭州市河景路示范站点项目为例,从战略路径设计、站城融合一体化设计、空间形象设计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城市设计关键内容和方式方法。

张震宇/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总规划师
北京交通大学韩林飞教授,分享主题为《技术乌托邦中的城市乌托邦:明日城市的思考与思辨》。从哲学与逻辑的角度进行双向思考,对百年来现代城市设计技术主义乌托邦的思想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技术乌托邦的缺陷,消费主义文化及人类物欲追求导致了城市千篇一律,建筑特色缺失的问题。对有关于未来,有关于明日城市设计的数字化前景进行了展望。引出了乌托邦中的乌托邦:关于未来城市的思考与思辨,提出了乌托邦之辨的反思:未来城市中文化艺术与技术利用的类型学逻辑思考。在乌托邦与反乌托邦中进行反思:人类如何对待乌托邦(Utopia)?乌托邦之路(Way)在哪里?未来城市之路在哪里?知识分子与建筑师的乌托邦的使命,实际上就是一种城市文明与艺术创新的类型学和技术逻辑与文化创造的深层次思考,为人类文明所明智使用的技术创造就是对明日城市问题最好的一种回答。未来的城市与建筑需要让规划师、建筑师一起真正理性地畅想与创新。只有将人的精神追求,人对技术创造的反思不断深化,才会有真正享受人类创造的技术文明,才能真正体现人类文化的创造。

韩林飞/北京交通大学 教授
论坛尾声,由同济大学吴伟教授进行本届论坛的总结。对各位嘉宾的临至以及精彩演讲表示感谢,围绕“明日的城市设计”的议题,大家进行了方方面面的研究以及激烈的讨论。从历史至未来、从哲学逻辑到人类实验、从科学技术到生产实践,明日的城市设计充满着多样的可能性,感谢(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与WACA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对2022重庆论坛的支持。重庆作为独具特色的山地城市,在未来的城市设计方面会有很大的想象空间,虽然现在可能缺少类似上海未来场景的实践项目,但是相信会在不远的未来有更大的突破。希望我们立足社会图景,展望建筑未来。
活动策划 李向北 李敏敏
内容编辑 王维
视觉编辑 王立东
审校 李瑞敏 赵园园
审定 李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