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6月27日,第六届哲学·艺术·科学高峰论坛在(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美术馆贵宾厅隆重开幕。本次论坛以“光感世界与数字纪元”为主题,由(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主办,(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视觉艺术研究院、设计学院、实验艺术学院、艺术化科普研究院承办,重庆市美术家协会艺术与科技艺委会、重庆市青年专家工作室(艺术与科技)、(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美术馆协办。论坛延续历届“哲学·艺术·科学高峰论坛”开放的学术态度,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不同领域的10位优秀专家学者,聚焦“光感世界与数字纪元”的主题,以光为媒、以技启思、以艺言道,展开跨学科、多维度的学术对话。

(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副校长 段胜峰教授 开幕致辞
论坛开幕仪式由(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视觉艺术研究院院长李敏敏教授主持,(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副校长段胜峰教授发表开幕致辞。段胜峰教授首先向出席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然后回顾了过去五届论坛的成果,强调了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重要性并指出这一趋势对于新文科建设和交叉学科门类的发展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哲学·艺术·科学高峰论坛”正契合了这些发展导向,并在理论探索和实践引导方面已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就本届论坛的主题“光感世界与数字纪元”,段胜峰教授指出,光与数都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美化世界的工具和载体。而在数字新纪元中,它们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需要发挥创造力,不断寻找新的学术增长点,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最后,他祝愿本届论坛圆满成功,祝愿与会嘉宾和朋友在此度过愉快而有意义的时光。

(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视觉艺术研究院院长 李敏敏教授
论坛的上午半场由(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设计学院院长吕曦教授主持,5位学者进行发言,分别是清华大学副教授胡翌霖、独立艺术家郭锐文、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冯乔、魏玛灯光节负责人Hendrik Wendler、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郭超。

(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设计学院院长 吕曦教授主持
胡翌霖副教授的演讲主题是《从机械复制时代到数字纪元——论元宇宙中人人都是艺术家》。他认为艺术及创造性生产与社会的关系密不可分,这超越了美术领域,包含所有创造性活动。艺术作品应将社会整体创造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人都应参与其中,共同创造一个作为艺术作品的整体社会。他引用了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的观点,将创造行为视为人类与动物的区别之一,并将技术和艺术联系起来,与认识和真理相互交融。他还提到了阿伦特的思想,强调公共领域对于真实性和现实感的重要性,并批判了现实社会中人们之间失去联系的问题。胡翌霖副教授指出批判理论家们未能提出解决工业社会问题的可行方案,但数字纪元的出现为人们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聚集方式。数字世界依然可以具有真实性,人们可以在其中体验真实的生活并建立联系。胡翌霖副教授指出信息时代与工业时代价值观的不同,以及数字区块链技术对数字世界独立性的加强,使数字世界能够拥有独立的存在和更可靠的价值评估方式。

清华大学胡翌霖副教授
独立艺术家郭锐文先生以《算法炼金术》为主题展开演讲。他阐释了自己与众不同的创作方式,通过创造性地使用计算机工具和技术,探索艺术与科技的交叉领域,并创作出独特的视觉艺术作品。他深入地探索了软件的底层算法和逻辑,而不仅仅停留于表面的视觉效果。郭锐文先生展示了他创作使用的部分技术和工具,如二维分割结构、四叉树、空间映射和三阶贝塞尔曲线等,并介绍了自己的创作历程,呈现了一系列其独立完成或参与的以数字生成艺术形式呈现的品牌合作项目,如在深圳“零一科技节”上创作的项目、与优衣库合作的“WARMTH TESSERA”等。

独立艺术家郭锐文
冯乔副院长以《整合拓展——光影艺术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为题,围绕广州美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光影艺术课程展开演讲。该课程自2012年建立以来一直是整个专业的核心。他详细阐述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主题策划、内容制作、音画合成、软件技术和投影呈现等多个环节,介绍了该课程所使用的工具和软件技术,以及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的要求。此外,冯院长总结了光影艺术课程的发展阶段,包括产学融合和整合创新,指明实践教学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提及了学校与各灯光节的合作关系。此外,他还强调了课程的交叉性和课程学习与专业创作的密切关系,并提出增加课程附加值和影响力的想法。

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 冯乔教授
亨德里克·文德勒(Hendrik Wendler)先生的演讲主题是《灯光艺术与数字文化正在快速发展和蔓延。我们是否会成为发展的受害者?我们是否有方法去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他介绍了魏玛灯光节的主题和多样化的展示方式,指出光影技术在过去几年里发展迅猛,技术与文化的发展使得过去昂贵且繁琐的庞大的投影作品如今可以轻易构筑。灯光艺术蓬勃发展,但大部分活动并未经过深思熟虑的策划,亦或它们的存在成为了投资商牟取利益的手段。文德勒先生认为,作为艺术家、艺术节的组织方和策划者,要分清灯光装饰和光影艺术的区别,光影艺术不仅仅是购置灯光装置,装饰建筑表面,而是重塑城市。他强调开放性和大众参与的重要性,同时强调艺术节的目标在于促进交流,展示美好事物,让观众享受艺术的视觉盛宴,让光影艺术良性发展,重拾原有的艺术标准。

魏玛灯光节负责人 Hendrik Wendler
助理研究员郭超的演讲主题是《平行艺术:智能时代下的人机协作艺术创作》,通过探讨人机协作艺术创作的技术应用、方法,旨在促进人与机器在艺术创作领域的合作与发展。他首先介绍了近年来代表性AI技术以及它们的应用领域,其中提到了一些应用案例,如图像着色、人脸绘画风格和服装图案设计等。然后,他简要分析了人机协作的艺术创作,提到了文本和图像之间的关联以及大语言模型的应用。最后,他介绍了他所在团队在人机协作艺术创作方面的探索工作,介绍了“平行艺术”的理论体系和框架,ACP方法和基于ACP方法构建的艺术体系,包括描述、预测、引导和评估等环节。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郭超助理研究员
论坛的下午半场由(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视觉艺术研究院院长李敏敏教授主持,5位嘉宾发表了精彩的演讲,分别是杭州中科极光科技有限公司研究员毕勇、MANA(上海吗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创始人谢赞、MP Studio创始人Marin Petkov、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及奥地利格拉茨歌剧院研究员王滢乔、山东财经大学教授王广。
毕勇研究员以《三基色激光与城市亮化》为演讲主题,介绍了激光的定义和特点,包括方向性好、单色性好、亮度高。接着他又谈到了激光在显示技术中的应用,特别是三基色激光显示技术在智能投影、家庭电视和工程投影方面的产品和应用。激光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创新实践以及激光显示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当被重视。最后,他介绍了中科极光公司在激光显示领域的成就和产品,以及三基色激光显示技术的优势,如色彩表现力和稳定性等,并展示了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

杭州中科极光科技有限公司毕勇研究员
谢赞先生的演讲主题是《应用新媒体艺术塑造未来光感世界》。作为MANA的创始人,他首先介绍了自己的背景,分享了参与电视节目和大型演唱会制作的经历,阐述他对新媒体艺术和数字媒体的思考和探索。他讲述了MANA平台的起源和发展,该平台已经吸引了100多个国家的艺术家和创作者。在讨论超媒体场景和超用户体验的重要性时,他强调了对新媒体艺术的持续关注和追求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在未来城市和环境中应用艺术和科技的潜力。最后,他展示了一系列新媒体艺术作品的案例,包括投影、显示屏和增强显示技术的运用,并鼓励观众思考未来艺术的可能性,积极选择如何看待和体验这个世界。

MANA(上海吗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创始人 谢赞
马林·佩特科夫(Marin Petkov)先生的演讲主题是《用投影技术改变这个世界,这是一种艺术》。他强调光是能量,光是普遍存在,对生命至关重要。光超越语言障碍,连接一切,并创造欢乐和幸福,而灯光节和灯光装置为讨论光提供了平台。他讲述了其团队参与的具体项目,提到2015年柏林飞行节上赢得欧洲视频映射冠军的成就,表达了对展览“Vincent与Rembrandt相遇”的热情,称其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他展示了透视校正、天花板投影、扩展和重新演绎梵高相关图像的工作案例。此外,佩特科夫还展示了项目投影映射的工作视频,包括多个视角和投影仪的无缝融合。演讲以MP工作室参与索非亚农历庆祝活动的短视频结束,彰显了其所营造的引人入胜的视觉体验。

MP Studio 创始人 Marin Petkov
王滢乔研究员的演讲主题是《<天工开物>——洞窟内外的文明》,讨论了四季与人生的相似性,强调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一天,将哲学、传播学和技术哲学等领域紧密关联在一起。在此过程中,她以《天工开物》这本书为例,介绍了书中涉及的农业、手工业和科技的概念。此外,她借助乐律与音乐的关系,讨论了音乐如何与光、药物、中医和中国文化相互关联,八音和五声如何与我们的身体部位和方言息息相关。最后,她介绍了美国艺术家Laurie Anderson等人的作品,展示了一系列与光波和声波相关的视频和虚拟现实作品,并分享了自己在舞台设计和导演方面的经历。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及奥地利格拉茨歌剧院王滢乔研究员
王广教授的演讲主题是《“技近乎道”:论中国传统技术观的哲学根基》,通过引用“庖丁解牛”的故事,他阐述技术本身是一个中国哲学语境下“养生”概念的问题。中国文化中的技术不仅是工具性的,还是艺术化的。他提到光的重要性,解释了“数字纪元”一词的意义,将“元”溯源为“宏大、伟大”,而每个“纪元”都意味着一个宏大叙事的时代。王教授还谈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关键概念,通过介绍太极阴阳符号的起源以及它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他强调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人是一个“宇宙之人”,与天地万物一体,主张人们超越私我,感应天地万物,拓宽心胸以待世界。面对在元宇宙时代中华文化如何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问题,他鼓励将传统文化用新技术呈现,探索中国哲学和东方智慧在数字时代中的可能性。

山东财经大学王广教授
在所有嘉宾发言结束后,李敏敏教授做了总结发言,并再次对到场的各位嘉宾表示由衷感谢。在热烈的掌声中,第六届哲学·艺术·科学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论坛嘉宾合影
2023第六届哲学·艺术·科学高峰论坛「光感世界与数字纪元」
主办单位:(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
承办单位:(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视觉艺术研究院、(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设计学院、(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实验艺术学院、(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艺术化科普研究
院协办单位:重庆市美术家协会艺术与科技艺委会、重庆市青年专家工作室(艺术与科技)、(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美术馆
媒体支持:当代美术家、MANA全球新媒体艺术平台、雅昌艺术网、艺术人人网
会议主席:段胜峰
学术主持: 李敏敏 吕曦
活动策划:李敏敏周波
论坛执行:李丰、姚鑫、谢慧、赵园园、谭晗、张怀玲
视觉统筹:王立东、李璧媛
论坛助理:赵诗嘉、邓博方、李香林、吴若芸、区光豪、蒋丽、何雨洋